上机印刷之前的出血问题,叼口问题
出血:印刷品印完后,为使成品外观整齐,必须将不整齐的边缘裁切掉。裁掉的边缘一般需要留有一定的宽度,这个宽度就是“出血位”。设计师在设计印刷品时,一般要在成品尺寸外留3mm(如有特殊要也可以多留“出血位”),以防止在成品裁切时裁少了露出纸色(白边),裁多了会切掉版面内容。留出“出血位”,是设计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。
出血:印刷品印完后,为使成品外观整齐,必须将不整齐的边缘裁切掉。裁掉的边缘一般需要留有一定的宽度,这个宽度就是“出血位”。设计师在设计印刷品时,一般要在成品尺寸外留3mm(如有特殊要也可以多留“出血位”),以防止在成品裁切时裁少了露出纸色(白边),裁多了会切掉版面内容。留出“出血位”,是设计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。
叼口:印刷机印刷时叨纸的宽度叫做咬口,咬口部分是印不上内容的。一般咬口尺寸为10mm-12mm。在拼版过程中,对纸张大小与页面位置计算时,必须要考虑这个尺寸。设置页面尺寸时加出咬口宽度。
切口宽度:指成品图文区域到成品的装订边以外的其它各边的距离。通常至少设置成与出血相同的尺寸。例:“出血位”是3mm,则切口宽度至少为3mm。
订口:订口指印刷成品的装订边。订口宽度指图文区域到成品订边的距离。一般无线胶订、骑马订时,订口宽度和翻口方向宽度是一样的。如果装订方式为平订或胶订,由于装订时要占有一定的宽度,订口宽度应比切口宽度宽一点。这样,成品两边的空白位置就会一致。
贴:配页成书时,一张纸(不论大小)上的所有面码组成一帖。(俗称带)
裁切线:裁切线是成品切边时的指示线。
图边线:图边线指有效印刷面积的指示线。
中线:中线是印刷品的水平、垂直等分线,中线可用来在正反印刷时作为正面、反面套印对位用,也可用来在第一色印刷时对印版定位以及后面印色的印版定位用。
轮廓线:一般用作模切线,是包装容器的后加工方式之一。
印张:一张印有很多页面的纸张叫一个印张,纸张常用4页、8页、12页、16页、32页、48页等规格印刷,即一张纸上有4页、8页、12页、16页、32页、48页等规格印刷,即一张纸上有4P、8P、12P等(P即为英文Page的缩写)。
印前相关要素
印刷是一门科学,同时又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,以下概述的印前相关要素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,其中不乏惨痛的教训,很值得我们借鉴。
输出菲林应如何确认网线?
胶印是印刷的主流印刷方式。其用于晒版的菲林在输出时该加多少线数,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:一是印刷的印刷分辨率;二是承印物的种类。就一般情况而言,国产印刷机能印刷的最高分辨率以200线为佳,国外印机可加网到300线。
至于不同的承印物,其加网要求是:如果承印物是铜版纸或高级压光白纸,由于其表面平滑度高,能够再现较细的网点,故加网线数较高。一般可加风到175-300线。粗质普通新闻纸可以加网到60-80线,光洁的新闻纸、一般凸版纸或普通胶版纸可加网到85-90线,光洁凸版纸或胶版纸可加网到100-133线。如果承印物是胶版纸,其表面较铜版纸粗,其加网线数可在120-150线之间。如果承印物是报报。其表面更粗糙一些,太小的网点会形成破碎的边缘或者完全落在凹下去的地主。因此应该使用较大的网点印刷。其加网线数可以80-133线之间。
滚翻印刷时应该怎样设计拼版?
滚翻印刷是指一个印版纸张两面各印一次,印完一面后,纸张翻面旋转180度,再印第二面。印第二面时,纸张的叨口方向要改变。印后沿中间裁切后可得两份同样的印刷品。这种方法适用于印数不多、一个印版上放有印刷品正反两面内容、印刷机副面相对较大等情况。例如:要印刷一个产品广告说明书折页,印刷成品尺寸为87mm×180mm的6折页,准备在四开机上印刷。全开正度纸的尺寸为787mm×1092mm,四开纸的尺寸约为540mm×390mm,6折摊开为522mm×180mm。这样,一张四开纸上可放522mm×180mm的两个产品说明书折页。这样可以把正反面内容拼在一个4开版上,印刷时采用滚翻版印刷,裁切后,一个4开可得两个说明书。(拼版方法如图)。
自翻印刷应如何拼版?
自翻印刷是一块印版在纸两面印刷,但纸的翻法是常规翻法,叨口方向不变。一般16开杂志封面印刷常采用这种方式。例如,印一种杂志的四个封面,可以把版拼成一个4开,然后上4开机印刷。印完一面后自翻印刷,裁切后一个四开可得两个封面。